《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以来,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都在思考并探索如何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培养新时期高质量的幼教师资。无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为教师培养提供了最有利的帮助和指引,而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和推进,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的改革,能否培养符合国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毕业生,以及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情况,将会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指标。
本系列教材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以培养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必备的专业素养为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注重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态度的养成。在教材编写筹备阶段,编委会就确定了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原则,在内容和体系上凸显实用特色,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体现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 整体结构布局体现综合性和延伸性,有机地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策略统整起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给学生充分的实践空间和创新空间。有关内容以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与正文中难以涵纳的内容相连接,引导学生向与之相关的各个方向和层面延伸拓展,便于学生扩大教育视野,密切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
(2) 结合当前学前教育实际,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上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论述,切合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应高职高专学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要求;同时,面向教育实践,教材中提供丰富的各地幼儿园和早期教育案例供学生参考分析,编入不少贴近时代的阅读及讨论材料,引发深入探讨,借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3) 教材逻辑体系上,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体现开放性和前瞻性。采用案例、能力拓展、项目导学等方式将教、学、做相结合,按照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的原则,突出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体系上采用梯度式、循序渐进的问题导向学习方法,参考借鉴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纲要相关内容,便于学生联想应用,真正让教材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
教材的编者全部是长期从事学前教师教育的教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致力于学前教育的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理论高度和教学经验。本套教材的出版将为当前学前教师培养和培训注入新活力,并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前言
随着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全面展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是他们未来迈向职场的第一步。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着重训练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之后能够轻松应战。
本书的作者团队由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前心理学专任教师构成,作者富有开拓创新的思维并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本书编写体例新颖,力求创新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完美结合。编写时参考国家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每章末“考题链接”收录近几年考试真题与模拟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实战平台;“童真童趣”体现儿童的天真烂漫;“案例放送”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转化;“资料卡片”延伸学生的知识触角;“实践应用”训练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各种栏目有机结合,彰显了本书的生动活泼之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学有所获。
本书涵盖了0~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共分为四大篇。第一篇,导论,主要包括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概述和主要理论流派。第二篇,认知,涵盖学前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和想象等主要方面。第三篇,社会化,阐述了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第四篇,心理保健,主要涉及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调节和心理健康的维护。
本书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十二章由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丹丹编写,第三章和第九章由王明贵编写,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由游贝贝编写,第十章由姜述海编写,第十一章由丁希望编写,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由浙江海洋大学汪晓阳编写。在此要特别感谢安徽省滁州市实验幼儿园的陈凯丽老师,她提供了本书所有“童真童趣”的案例。本书由成丹丹提出编写提纲并负责全书的修改和统稿工作。
由于编者学识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之处,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能够进一步修改完善。
编者2015 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