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水西庄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张泉芬 《红楼寻梦·水西庄》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天津历史文化领域的 一件喜事。 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兴盛于乾隆年代的天津历史名园水西庄位于今 天津市红桥区芥园道与红旗路交口处的南运河畔。由当时津门富甲一方的查日 乾、查为仁父子建造。查为仁的一首五古诗《水西庄》诗序中具体描述了水西 庄:“天津城西五里,有地一区,广可百亩,三面环抱大河,南距孔道半里许, 其间榆槐柽柳之蔚郁。暇侍家大人过此,乐其水树之胜,因购为小园。……营筑 既成,以在卫河之西也,名曰水西庄。” 被誉为“运河明珠”的水西庄总面积达百亩以上,不仅是南北园林建筑景 观的集大成者,又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挥毫泼墨的聚集之地。据史料记载, 乾隆皇帝曾四次驻跸水西庄,因恰逢水西庄紫芥花盛开,乾隆曾亲笔为水西庄 题名“芥园”,并留下三首“御笔诗”,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史实,也成为 研究天津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将天津水西庄、 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以水西庄为代表的盐 商文化、园林文化、高雅文化与大运河孕育的码头文化共同构成了天津独特的 历史文化体系。 2001年,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查良镛)先生曾到水西庄原址参观,听取 了水西庄研究成果并题诗一首。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水西庄 的研究,并通过多种形式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还多次撰文介绍水西庄,并精 心题诗一首:藕花香散水西庄,说到红楼意味长。独有痴人心最挚,夜深考索待朝阳。 指明了天津水西庄与红楼梦大观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1992年以来,我市成 4
----------------------- Page 5-----------------------
立了水西庄学会,后来又成立了“水西庄研究中心”。韩吉辰主任、叶修成教 授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致力于梳理水西庄历史文脉,研究水西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 涵,为水西庄的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红楼寻梦 ·水 西庄》是作者韩吉辰先生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始成的一本著作,从新的视角 发掘了一些新史料、提出了新观点,非常值得我们研究与认真细致探讨。 红桥区作为天津城市的发祥地,拥有以水西庄为代表的一大批历史文化遗 存。当前,红桥区正处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区上下在加快 推进天津西站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同时,积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打造文 化产业新亮点。水西庄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水西庄 复建工作,专门组建了复建水西庄项目领导小组,按照“尊重历史、恢复原貌、 注重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开展文物和研究成果征集、规划选址、招商 引资等各项前期工作,使水西庄复建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水西庄这 颗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以崭新的姿态重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天津水西庄研究中心顾问 复建水西庄领导小组组长) 5
----------------------- Page 6-----------------------
序二 《红楼梦》与水西庄文化 赵建忠 《红楼寻梦·水西庄》出版,这是红学界一件可喜之事。水西庄的红学研究 已经二十余年,取得显著成果。 《红楼梦》与水西庄文化这一课题极有价值,由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 父曹寅与水西庄查家关系渊源的存在(从《楝亭诗抄》等文献可知),这就为水 西庄与红学关系的探讨提供了可能。关于水西庄与红学的联系,红学界感兴趣的 问题主要集中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与水西庄景点的相似性考察。众所周知,大 观园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环境,水西庄研究者尤其是韩吉辰先生经过多年 研究,发现一批珍贵史料,表明水西庄和大观园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韩先生关 于水西庄景点的考察,有文本依据,如“藕香榭”与《红楼梦》大观园中名字完 全相同,探春居住地“秋爽斋”与“秋白斋”仅一字之差,但文意也关联,还有 一处景点为“一犁春雨”,与大观园中的“梨花春雨”也很相似…… 除此之外,书名还有些关联,如对于“红楼梦”三字,以往红学家们进行 考证,大多从唐诗中查找,但离曹雪芹时代久远。在曹雪芹同时代的水西庄查 氏《沽上题襟集》中,有一首诗其中一句云:“红楼春未启,越客梦初醒”“红 楼”,后面联“梦”,十分耐人寻味。无独有偶,西沽村距水西庄很近,历史上 曾又名“黄叶村”,而乾隆间敦诚寄怀曹雪芹的诗恰有那么一句:“不如著书黄 叶村。”,这些相关证据的出现,值得进一步探讨。 从曹寅的诗集以及时人文献记载可以知道,查家、曹家有通家交谊,曹家 被抄后,曹雪芹的去处我们目前知道有文献记载的是北京西郊等地,但水西庄地 处大运河畔,是进京的必经之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曹雪芹路过水西庄 并暂住提供了可能性,而且也确实有这方面的一些口碑传说。“曹雪芹避难水西 6
----------------------- Page 7-----------------------
庄”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与其它史料综合看还是有一定依据的。这样,拥有繁 华胜境的水西庄、深厚的文化氛围,以及后来接待帝、后巡幸的盛况,都会给当 时避难的曹雪芹留下深刻印象,也就成为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产生影响的客 观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围绕大观园的原型等问题,众多学者进行过不少探索,曾 提出过南京“随园”说、“江宁织造府”说、北京“恭王府”说、“圆明园”说 以及近年来的杭州“西溪”说等,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根据,但如全面考察,这些 说法条件都不是很充分,因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型,必须至少具备四个特 点:第一是规模宏大的私家园林,“三里半大”的面积;第二是要以水面取胜, 集景式的单身宿舍型;第三是要与皇帝、后(妃)的皇室巡幸等活动有关联; 第四是这座私家园林还必须有使作者曹雪芹熟悉、体验的机会。从韩吉辰先生的 水西庄景点与《红楼梦》大观园关系研究看,以上四个特点全都具备而且都能从 《红楼梦》文本和相关文献中找到论据,因此更有说服力,当年红学界权威周汝 昌先生和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査良镛)曾给予过支持,天津的报纸《今晚报》等 媒体也有多次反映。我认为《红楼梦》研究所在地的水西庄不仅是天津红学研究 的重镇,也应该成为全国红学的研究重镇。遗憾的是,与兄弟省市相比,我们的 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建议我们的媒体宣传应进一步跟上,政府有关部门也要继 续大力支持。 水西庄当年曾经是天津文化学术中心和南北文化学术的交汇处,研究这座私 家园林有着独特意义,这方面水西庄学会的专家、学者们做了很多开拓性、具有 建设性的基础性工作,我在天津的不少报刊和文史杂志上都读过相关文章。2013 年秋天,在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之际,“天津红楼梦研究会”正式成立,同时我 们还创办了《红楼梦与津沽文化研究》刊物,每年固定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创刊号”已经出来。水西庄文化是天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很有挖掘 价值,其中《红楼梦》与水西庄文化这一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随着史料的发 现,《红楼梦》的许多谜团将会逐步揭开。 我相信《红楼寻梦 ·水西庄》这一著作的出版,将会有力推动这一课题的深 入研究。 (作者:天津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红楼梦与津沽文化研究》主编、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7
----------------------- Page 8-----------------------
序三 天津不能没有“水西文化” 穆 森 韩吉辰先生的《红楼寻梦 ·水西庄》马上就要和读者见面了,我的心却久久 不能平静。有欣慰,有感慨,有遗憾,亦有期许…… “天津水西庄,天下传遗风。前辈繁华事,后人想象中。”这是金庸先生来 津寻访水西庄时,留下的一首诗。是啊,站在今日的运河畔,很难想象昔日天津 的风华。又有谁人知,天津也曾遍地园林,诗酒传奇,名篇佳话。 天津不是文化沙漠!在万余年的人文史,千余年的城市史,近百年的近代 史中,水西庄这座园林实体所占据的时空并不算长。“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 潮。”天津之所以出现了一座水西庄,并且绵延相传,被公认为津门文脉之宗, 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的。水西庄的兴建和全盛时期,正是天津政治、经济、文 化等诸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成熟期。先后有问津园、香林苑、帆斋、老夫 村、水西庄、杞园、寓游园、沽水草堂、柳墅行宫等,形式各样,风格各异的私 家、皇家园林依河而建,逢盛世则兴。商业型开放、包容、非官本位的(日后发 展成了亲民)天津文化潜移默化的形成了。 在这些园林中,无论是建筑规模和艺术造诣,抑或对当世及后世所发挥的影 响力,无一能出水西庄之右者。究其原因,应是开放包容的天津文化催生了水西 庄,水西庄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展现传承着津门文化之故。一座园林的生命是有 限的,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当是永续的。水西庄之后的历代津门文坛领袖,如梅 成栋、严修、严智怡无不以弘扬水西遗风,传承水西精神为己任,先后出现了梅 花诗社、城南诗社、水西庄遗址保管委员会等“水西继往者”。 韩吉辰先生系统研究水西庄二十余年,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奚 落,成绩斐然,终于踏平坎坷成大道!2011年中秋,我与韩先生及友人赵永强最 8
----------------------- Page 9-----------------------
后一次登门拜访周汝昌老。我们在一起畅谈着天津水西文化研究、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和津门往事等。谈到动情处,老先生一再叮咛我:“天津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一定要充分重视起来,不能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我已垂暮之年,耳聋目盲, 但对家乡文化的眷念,仍怀赤子之心。责任重大,不敢懈怠呀!”“作为一个天 津人,我斗胆建议,应该把文化气氛进一步宣扬起来……一个世界知名的天津 市,过去不要讲,今天的你看看那个形势,世界皆知。主要看什么呢?要看看天 津文化方方面面的面貌、气氛。我盼望天津所有的同志想想这个问题。” 如今汝昌老已逝,但那颗“赤子之心”依然在鼓舞着每一位津门学人,责任 重大,岂敢懈怠!希望更多的有志者参与进来,惠及社会力量,收集水西文物, 研究水西文化,倡导文化互助,让文化遗产温暖人心! 2014年2月25日于津门清真水邨 (作者: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民间保护天津皇会基金管委会副主任、天津水西庄研究中心研究员) 9
----------------------- Page 10-----------------------
水西庄的一次游园 这是乾隆十二年秋冬之交的事情。这年,运河名园水西庄又进行了一次扩 建,在水西庄的西边建立一个新的园林,叫做“小水西”。园内环境幽雅,树木 繁茂,鸟语花香,房屋建筑非常精致,十分适合居住。水西庄在卫河(南运河) 之畔,从“外河”利用桥闸,引来晶帘般潺潺运河水。为了庆祝新园的建立,在 十一月十一日举行了一次游园诗会。号称“运河第一庄”的水西庄是一座很有特 色的私家园林,面积巨大,景色宜人,集观赏和居住为一体,主人是巨商查日 乾、查为仁父子。既然水西庄如此巨大,为什么还要再建一座小水西呢? 原来这年天津官府专门来人告之:明年乾隆皇帝带着皇后要进行东巡,路过 天津。需要准备一个驻跸之地,众人研究以后一致认为运河之畔的水西庄最为合 适。皇帝、皇后驻跸水西庄当然是天大的喜事了,要知道水西庄只是一个盐商的 私家花园啊。可是驻跸以后官家必然管制起来,作为皇帝行宫的水西庄就不能自 由居住和游览了。因此查日乾、查为仁父子在紧张修葺水西庄之后,又在水西庄 周围建筑了居住的小园林。 风景如画的水西庄经常举行文人的各种游园,这次意义不同,因为马上皇 帝、皇后要来驻跸,水西庄即将管制,不能继续客居,众人心情复杂。年过半百 的査为仁令公子善长吟诗纪念,公子善长今年才十八岁,非常聪敏。四面观望, 心中略一思索,挥笔成就诗篇。诗曰:家大人水西庄筑成,命赋敬步原韵二首其 一为:小圃仍依卫水西,趋庭此日快存栖。风来叶里秋声细,影落亭前夕照低。三月桃 花流曲岸,一行衰柳荫长堤。清于幽数平泉古,险韵时邀过客题。…… 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一定会觉察:这个情景——似乎十分熟悉啊!是 的,是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带领公子宝玉游 览大观园: ……宝玉听了,一溜烟就出园来。方转过弯,顶头贾政引众客来了,躲之不及,只 得一边站了。贾政近日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 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10
----------------------- Page 11-----------------------
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第一是场景相似,都是父子在游览一座巨大的私家园 林;第二是时间相似,都是在“皇室活动”(元妃省亲)的前一年;第三最有 意思,是大观园第一个景点“沁芳”的重要题匾对联是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 分一脉香” (宝玉题写),与大公子查善长游园的诗句 “三月桃花流曲岸,一行衰 柳荫长堤。”极其相似,意境完全相同不说,大公子查善长原句中的“堤、岸、 花、柳、一、三”这些关键词都给与了保留。至于游览的季节,由秋冬之交改变 为春夏之交。 每当笔者看到这个史料时,都会掩卷细细思索,为什么呢?原来运河名园 水西庄似乎与《红楼梦》的大观园有着不解之缘。比如水西庄中有一个景点名叫 “藕香榭”与大观园的景点“藕香榭”名称居然完全一致,脂批“轩名可思”, 又陆续发现一些景点名称的相近,表明水西庄与大观园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联。还有“曹雪芹避难水西庄”的口碑史料以及“曹雪芹著书黄叶村”(与水西 庄不远处的西沽又名黄叶村)的诗句,再与这次水西庄游园题咏联系来看,难道 其中有着什么惊人的秘密吗?这天水西庄众多女诗人也举行了“小水西”诗会, 这似乎与《红楼梦》中有关情节也有关系,我们在正文中还将提到。 如果这不是什么巧合,也不是什么简单的比附,那可就有意思极了,原来 《红楼梦》这部巨著不是作者曹雪芹本人简单的回忆,更不是作者家族的什么自 传,你想啊,作者曹雪芹少年时绝没有机会随父亲游览这么一座巨大的私家花园 (他的父亲被雍正皇帝罢官抄家后一蹶不振)。难道大观园是以运河水西庄作为 基本原型的吗?“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追踪蹑迹”就是以水西庄这次父子游 园作为部分素材的吗?难道少年曹雪芹隐姓埋名在水西庄这里生活过吗?那么他 当时以什么身份、什么名字出现呢?他亲眼目睹过“元妃省亲”这样盛大的皇室 活动吗?这一系列的巨大问号强烈吸引着我们,试图寻找其中的答案,在这部著 作中将逐步进行探索解答,现在我们先从运河名园水西庄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