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设计艺术中的形式问题即美学问题,而设计的形式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具有本质意义。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本教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本教材由我国著名设计美学研究专家徐恒醇编著,全书共六章,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图文并茂,理论深刻但文字简洁易懂,是国内设计美学研究的代表性著述,也是设计美学的较佳教材。

总 序 设计艺术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涉及更广的领域,不仅能更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于发展经济、增强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有更多的人接受了“设计”,认识到了“设计”,也更加需要“设计”。由此,设计教育也在这种需要中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开设设计艺术相关专业的院校已占全国院校总数的半数以上,原来一年招生几十人,至多上百人的专业院系,现在有的招生规模已达上千人。与这种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设计艺术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偏重技术教育,致使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其重要原因是缺少系统完整的设计理论教育和教材。针对这一状况,我们编撰了这套全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学系列教材。这套系列教材以建构中国设计艺术学的理论构架、提升中国设计艺术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的设计艺术人才为主旨,注重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力求为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事业添加一块基石。 本系列教材包括《艺术设计导论》、《设计美学》、《设计艺术心理学》、《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设计批评学》、《设计艺术符号学》、《艺术设计史》、《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中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等十余种。作者均为国内本专业知名专家、学者和博士。我们希望,这套教材能以广阔的视野密切注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既关注当代本专业学术研究,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又关注中国传统设计的优秀思想和理论成果;既注重整体和宏观的理论建构,又注重设计实践的价值和需求;既有深入的理论探讨,又有设计实践的案例分析;既能提供深刻的理论资源和信息,又有多种方法、思路的借鉴和价值...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形态构成论

第一节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2.人工形态的构成

第二节  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1.感知觉与感受性 

2.人对产品的感知方式 

3.完形理论 

第三节  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1.技术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 

2.艺术的形成过程 

3.技术与艺术的异同

第四节  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 

1.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 

2.功能形态与几何造型 

3.意境的营造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1.需要作为人的本性

2.审美需要的渗透性 

3.审美淘汰与情感性消费 

第二节  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1.功能与形式关系之辩 

2.产品与人的相互关系

3.功能三分法:实用、认知与审美 

第三节  功能转化原理 

1.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

2.人的实践活动的双向结构

3.实用、认知因素向审美因素的转化 

第四节  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 

1.人的需要是激发创造的泉源

2.意象生成与深层心理 

3.审美创造原理

第三章  文化整合论 

第一节  文化的形态构成

1.文化概念的界定

2.文化的形态及其特征

3.文化进化与文化整合 

第二节  设计文化的构成

1.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2.设计的文化整合原理 

第三节  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

1.时代潮 

2.生态设计

3.生活方式及时尚的美学阐释

第四节  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

1.市场效应的二重性

2.适应市场与创造市场

3.商品审美价值...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